借用“魔力神灯”,“玩转”语文课堂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湘东中学 刘义红
摘要:多媒体进入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有了新的变化,也受益颇多。然而,在实践的探索中发现,只有巧用、善用、妙用、活用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给语文课堂增光添彩。笔者以人教版的几篇课文为例,谈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语文 课堂整合 巧妙善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越学科学习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展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下面笔者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点滴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让课堂“悬”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始于“疑”。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语文课堂来点“悬念”,无疑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课堂。
如在教读《论语》时,对于孔子,想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一则,并提问,“孔子不是子路的老师吗?为什么在见了南子后因子路的不高兴而发誓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在传统地影响下,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布道者和启蒙者,是一个为理想一直奔走在各诸侯之间的“流浪狗”。且在《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章的解读中更加深了这一印象。再加上古代的“师道尊严”,学生不免就有疑惑了:孔子为何见南子?子路为何要生气?孔子为何要发誓?而这一系列的疑问正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也正是对多媒体的巧用,让课堂“悬”起来的好处。
二、妙用多媒体,让课堂“动”起来
高中的学生毕竟知识不全面,而且人生的阅历有限,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多媒体就帮上了忙。多媒体可以表现宏观和微观世界,再现历史场面,展示复杂的过程,进行虚拟实验,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雷雨》时,基于这是话剧的节选,首先借用多媒体将故事发生的背景介绍一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二三十年代的生活,然后让学生能推出当时的公子哥会如何对待爱情。之后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等到把学生的兴趣激起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课本为依据,找寻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爱的证据。学生不管是课外找依据,还是课上的针锋相对,基本上都兴趣高昂。这也是妙用多媒体,再以辩论赛的形式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了。
再如教学《鸿门宴》时,笔者先放映电影《鸿门宴》,然后以影片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看法:你觉得电影情节与课文记叙的一致吗?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围绕篡改历史人物“妥当”与“不妥当”展开了争论。由此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对项羽与刘邦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展开分析讨论,学生有了影片作比对参照,积极参与抢答,自然是学习兴趣倍增。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
三、善用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生活是语文产生的根源,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融语文知识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悟语文,让课堂“活”起来。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是难点,笔者截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断制成课件,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形象,随着黛玉的行踪,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贾府布局的特点,领悟了贾府里处处透露着一种巨大的神魄,宁荣二府的赫赫声威,这钟鸣鼎食之家的封建宗法,封建礼教,使林黛玉一踏进贾府大门,就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加重了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发现真理,是多媒体让背景“活”过来,犹如一幅展开的画卷。
四、活用多媒体,让课堂“美”起来
语文课上,学生天天同语言文字打交道,时间一长,难免生出厌恶之感,而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就能有效减少这种对语言文字的厌烦情绪,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从而发现语文的美。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是一篇经典美文,但由于郁达夫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已较久远,学生也缺乏类似于作者的人生体验,单从文字方面去教学,这篇美文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于是本人在课堂上不仅播放配乐的课外朗读带,还给文字所描绘的五幅画(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奇景)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借助这种视觉和听觉,学生有了间接的体验。课堂上,音、像还未播放完毕,学生已对这篇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增添了美感。
再如教授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空限制,“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讲授内容,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有明显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因而备受语文老师的青睐。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课堂的真正需要出发,合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优势,才能把语文课堂变成真正的“活水之源”。
参考文献:
(1)陈绪常、龚明斌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1)
(4)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5)郑有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6)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