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湘东中学 冯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课进行有效整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高效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的目的。本文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为出发点,阐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理论依据、整合的内容、方式,揭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开展高效心理健康课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 心理健康课 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课的教育教学各环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两者的整合不仅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结构更优化,教学手段更多样,同时,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更具吸引力和科学性。这种方式有利于营造真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能有效地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极大限度地拓宽心理辅导的空间。
因此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与心理健康课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性的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为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条件。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的呈现结论,并留出空间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活动,向学习者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恰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相互转换,学习者对于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将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有效整合
1、利用信息技术可优化教学环境
学科教学资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Internet共同构成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Internet也可以使教师快速、方便、高效地搜索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所需内容,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课件,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例如:在导入《寻找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果》一课时,尝试了几种方法:
方法一:结合课题,说说你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记忆规律?这种方法虽然也结合了学生的实际,但由于范围太广,学生说的反而空泛,无法调动课堂气氛,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可选用方法的最佳选择。
方法二:同学们,你们希望花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记忆效果,且对新学过的知识又不容易忘记么?学生必定会说“想”!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到记忆规律,利用规律来记忆便可以优化记忆效果。
接下来,通过播放课件,展示图文并茂游戏,教师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指导,让学生从游戏中找规律。找出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将规律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记忆训练。
教师导入课题《寻找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此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它既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以“知识记忆”为背景,学生十分有兴趣。再加上教学媒体的辅助,调动了同学们的各种感官。紧紧围绕这个情节,当教师说到合作会带给我们快乐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被领进了今天所要体验的主题当中。
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设计、组织加工和整理检索内容 ,利用熟悉的课件创工具,制作出鲜活生动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渲染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相关的教学打开一扇新门。
通过学科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变成信息流在师生中传播,信息技术变成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手段,从而使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学相互融合。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困惑”这一课程的时候,准备一段《蒲公英的约定》的音乐播放,配上歌词,导出主题,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讨论主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3、结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体现了传统教学很少具有的平等性、协作性。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实现对个别差异较全面的关照;通过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兴趣,潜移默化之中将心理健康知识注入学生的脑海里。
例如,在课程《用心沟通,让心靠近》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的误会。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人际沟通中产生误会的原因,以及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等方式掌握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学生利用课件所提供的情景,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办法实现有效的沟通。气氛活跃,大家都积极想办法,有的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要是别人用同样的方式与语气跟我说这么一番话,我会有何感受?是否也会感到难受,或是不能理解。另一方面,如果我是对方,我希望对方用怎样的方式与自己沟通,从而能让自己乐于接受。结合自身情况,利用课件,创设了许多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倾诉者以及倾听者的感受,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也可以实施合作式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课堂上通过探究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也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钟守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 姚贵平.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04
[3] 李晨辉.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4] 陈晓红.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互动”模式[J].天津师范学院学报,2004
编辑:汤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