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湘东中学 黄爱华
摘要:通过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我逐渐加深了对新教材实验教学的认识,调整自己的教法以适应新教材,并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与想法。
关键词:新教材 实验教学
在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环境下,江西省于2008年秋季起,高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新教材,到2015年上期,第五届学生快毕业了。本人对化学新教材进行了教学实践。在这近六年的使用过程中,对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稍有体会。下面就个人看法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个人心得。
首先说说对新教材的认识。1,新教材的改革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内容是恰当的。新教材一改以往层次分明、条块分割的布局,乍看起来杂乱无章,象洒落在地上的一粒粒珍珠。但从高一学生整体去考虑,我认为这样是恰当的。把珍珠串联起来的正是三维目标,实验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一进入高一,学生学习压力空前加大。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信息、通用技术等十多门课程。要高一学生将所的高一必修教材系统化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因此,在初中基础上,精选一部分适合他们的化学内容作为必修课内容,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开拓他们视野的正确途径。2,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我个人认为,应该以课本为主,以学业水平考试一般要求为参考,综合考虑学生基础后由科任老师自己把握。一般学校不宜对教学内容进行加深、拓宽,基础好的班级可以适当加点内容。也就是开个门,指个方向,不宜入门太深。对于作业,可考虑由老师自己出一点拓宽思维方面的。3,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及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便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化学,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对必修①、②的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尽力避免学生在高一就出现对化学的厌学情绪。我们知道,必修①、②两个模块是要求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旨在促进高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因此,教师在必修①、② 的教学中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切忌在教学中随意拔高、加深。旧版高中化学教材,因没有这两个“基础”模块的设置,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缺陷,使得学生上完高一后,大部分学生基本失去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热情,给后续化学的学习带来了极大障碍。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些老师担心必修①、②内容较浅,认为不能适应高考要求,而把很多选修模块中的内容,渗入必修①、②中,提早进行教学,致使化学教材内容又重复到旧教材“繁难偏旧”上来,致使学生望化学而生畏。这其实是教师对新教材模块设置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对“新课标”的三维教学总目标理解不够所致。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到这一点,就敢于把必修①、②作为基础中的基础来教学。例如:在必修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教学中,从初三所学的原子基本结构讲起,再简单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最基本的规律,能量最低原理,然后让学生根据总结各层电子数目的规律即止。对能级交错现象、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轨道表示法等内容坚决不作介绍,留待学生在以下《物质结构》中来学习,坚持按课本编排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得我的学生在上完高一必修①、②后,仍能对化学感兴趣,有不少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借有关的选修化学来看。这样做,较好地避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为后续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
下面,本人就实验教学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看法:一定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做好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
一,全力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操作完成的实验。化学课的灵魂是实验,没有实验,化学课将会比物理课生物课逊色。化学实验作用极大。它可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提高注意力,使学生手到眼到脑到。因此老师应当尽可能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结构等知识均是从实验中得来的,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习到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研究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并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经历探究实验,学习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使化学实验从“讲实验”转到“做实验”上来。以往局限于学校的条件,如经费短缺、设备不齐、人员缺乏等诸因素,化学实验往往以讲代做。这样做,似乎也能把课本中相关实验内容弄清楚,也能应付高考了,但这样做,由于学生缺乏亲身实验的体会,动手能力往往很差,遇到实际情况,往往束手无策。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应该面向未来这一宏伟的教育方针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困难,不怕麻烦,创造条件,真正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坚决杜绝以讲代做。依目前情况看,可说大部分实验是可以完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实验的认识程度。我在这几年对人教版化学的使用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功能,加强了实验教学,其中必修模块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基本上全部做完,选修模块的实验亦有八成以上已做,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特别是做好几个典型的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将成为学生在高考复习时的根据地。这此实验包括:1)钠与水的反应;2)实验室制氯气;3)二氧化硫的漂白性。4)二氧化氮的制取;5)氢氧化亚铁的制取;6)氢氧化铝的两性;7)三价铁离子与二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8)原电池;9)甲烷与氯气的反应;10)乙酸的酯化反应。我们要严格按步骤完成实验,不要轻易改动,除非自己有十足的把握。在这方面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在做锌铜硫酸原电池实验时,我想该原电池总反应式为: Zn+H2SO4==ZnSO4+H2,应该是放热反应,如果增加一步用温度计测温度,这时就可令学生得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组装成原电池后,可令学生得知此装置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但之后我反复做了实验,就是观察不到温度上升现象,这可能是生成的氢气流动带走了热量。象这样如果事先不预做,就有画蛇添足的危险。
要如何才能做好演示实验呢?1,学校备课组充分讨论,互相观摩,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大家的实验操作能力,杜绝一些事故的发生。2,在班级选拔实验小助手。在做一些操作简单的实验时,一些演示实验操作可部分或全部要小助手学生完成。之前可以跟助手学生交代一下, 或要他先练习一下。不同的实验可选不同的学生。这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每一个实验都会在小助手心里种下一粒种子。3、对缺乏条件的实验可考虑用投影仪将实验过程用结果投到屏幕上。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以提高效率。如制氯气、溴苯等。顺便说一下,用课件展示实验只能是迫不得已。
二,是加强指导,大胆组织探究实验。诚然,探究实验往往费时、费力,但只要指导明确,组织得当还是能够完成的。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了解探究的目的、过程和方法,克服探究时的盲目性,缩短探究的时间;其次,教导学生体验课本中探究实验的设置目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学会利用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的方法;第三,探究过程中注意指导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第四,在探究完成后,帮助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处理所得数据,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成与败,以保证知识的科学性。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大体掌握了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创造条件,做好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是对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复习。完成分组实验,将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有质的飞跃,也将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实验。比如用醋除水垢,纯碱在冷水热水中的去污能力,水果电池等。使学生亲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真正实用,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化学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要发挥实验功能的最大化,有时还要与其他手段结合。比如我在讲乙醇的催化氧化时,先放一段歌曲《酒干倘买无》,然后问学生酒干倘买无是什么意思?然后告诉他们是闽南语“有酒瓶子卖吗?”的意思,在讲酒精时听着“没有天那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会有帮助的。再如在做氯气的实验时,讲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第一次投入使用时,不单纯讲死了多少人,而是介绍了始作俑者—化学天才哈伯的复杂人生,以及哈伯同事爱因斯坦的反战观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作为教师,自身亦应不断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化学与生活》中的药物化学知识、大气的污染与防治、水的污染与防治,等等。这些内容,以往的教材少有涉及,教师如不注意自身的提高,则往往难于胜任教学。如在《化学与生活》中有一道表面张力的习题,我查了不少资料才弄明白。其次要转变思想观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从以往的重视分数转变为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上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我们的教育立足在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科学素养上来
总之,对新教材,除了适应她,掌握她,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强化实验教学,才能使化学成为一门受学生喜欢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学科。我们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放出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肖常磊,钱杨义,
《中学化学实验集锦》 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