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第一章 湘东文化
第一节 湘东古诗词
湘东,是萍西之形胜,赣鄱之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为吴楚咽喉,今成赣湘通衢,衔赣抚匡庐,襟潇湘衡岳,纳吴越之风韵,融荆楚之文采,遂为赣西都会,佑文之乡。旧时诗韵繁绕,今日文风蔚起,其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乡土教材。
这里,有“千万翠峦齐俯地,九重碧落不知天”的五峰山;有“耳闻香寺鼓,头枕渌江涛”的大屏山;还有高昂的婆婆岩,雄伟的马脑寨,争鸣的钟鼓山,幽古的黄花渡,潺潺的渌水河。奇山异水哺育了一代代的迁客骚人,“清黄野色闻幽花”,“门前隔水是湘东”,是诗人们滴下的墨水,下面让我们步入湘东文化的殿堂吧。
(一)湘东驿至萍乡
——阮阅,字阅体,北宋诗人,元末八年进士。
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
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
这首诗用质朴的文字介绍了湘东的地理位置,描绘了清新的画面,抒发了对湘东的喜爱之情。
(二)题湘东驿
——郑强,宋朝进士,宣和五年知萍乡县。
涉水登山道路赊,青黄野色间幽花。
更深无奈秋风冷,梦破还惊冷月斜。
隐隐似闻云汉雁,飘飘直泛使臣槎。
来朝更指萍乡去,归计茫然未有涯。
[注]湘东驿:原在钦凤乡玉山里(今东桥镇东桥村境内)。宋朝建炎(1127~1130)时建,绍兴(1131)以后,移至黄花渡(今湘东镇黄花桥)名黄花站,后毁。
这首律诗情景交融,通过“道路赊”“秋风冷”“冷月血”等画面,抒发了“归计茫然未有涯”的苦闷和思归之情。
123 234
(三)湘东山溪
——陈铬(生卒籍贯不详),明时任萍乡推官。
馆外风帆影,萍川又楚川。
溪山都会地,宦客往来船。
野树猿啼月,春涛浪拍天。
红颜霜鬓换,刚为名利牵。
[注]溪山都会地:据旧志载,湘东岭(今云盘岭)下有溪山都会亭。明弘治十四年(1501)制服朱华建,正建十二年(1517)制服徐连修,通判葛之奇置楼其上,枕山带水,为邑名景。
这首诗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溪山都会地”说明了湘东在当时就是经政中心,通衢要道,知府、通判都置楼于此。当时的湘东山会,就是现称的云盘岭,也说是我们现在高三教学楼所建之处。由此可以想到,这云盘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真可谓钟英育秀,人杰地灵。同学们要为在这样优美的地方学习而自豪。
(四)自湘东遵路至芦溪
——查慎行(1650~1727)号查田,淅江海宁人。康熙时举人,赐进士出身,官编修。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遵陆:沿着道路
丝缫细雨:连绵不断的毛毛细雨。
这是大手笔的佳作,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清新而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200多那边前湘赣西省农民的春耕图。图中吠犬鸡鸣,鹅鸭雏戏,秧苗出水,春潮滚滚,生活气息扑面来,令人沉醉。
(五)课外作业,阅读下面两首诗。
1.使还都湘东作
——唐,张九龄,广东韶关人,武则天时为右拾遗,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
感物邃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
清节往来苦,壮客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
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知已,终尔谢坐缁。
[注]仓庚:黄莺的别名,也叫商庚,鹂黄。
2.投宿湘东
——赵蕃(1143~1228)字昌文,江西玉山人,官太和主簿。
雾雨杂炊烟,山巅复树巅。
初疑但纷若,有听忽骚然。
立马看题壁,冲鸥唤渡船。
莫嗟饥雁外,且及暮鸦前。
333 200****10830
第二节 湘东现代诗
(一)云盘岭抗日将士忠骨塔凭吊
周西仁
云盘岭上塔凌空,忠骨长埋事渺朦。
遥想捐躯血溅处,繁花似锦醉东风。
1.作者介绍
周西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大陂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经济师,现任经贸委党委书记,市诗词学会理事,区诗词学会副会长。
2.建“忠骨塔”背景
“抗日将士忠骨塔”又名“尸骨塔”,建于1945年。1944年夏,驻守在湘东云盘岭的国民党72军一个团向河对岸(现萍钢厂区内)的船形岭的日军发起进攻。途中被日军发现,夜晚的偷袭变成了强攻,在日**火车从湖南醴陵运来了援军,就在快要攻下山头的时候,被迫撤回云盘岭,牺牲了不少抗日将士。为纪念抗日将士的忠勇,在云盘岭上建了一座塔,叫“尸骨塔”,就是现在的“抗日将士忠骨塔”。
3.教材领会
这首绝句采用白描手法,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当时战斗的惨烈。“血溅处”与陈毅贱卖写孟良崮战役时的“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有异曲同工之妙。“繁花”句喻示着英雄的实际虽已久远,但有繁花陪伴作证。
(二)菩萨蛮·谒抗日阵亡将士忠骨塔
易仲贤
赤泥紫石阶梯路,直通山顶浓荫处。
松柏郁葱葱,鹃花簇簇红。
当年烽火烈,多少英雄血。
今夕慰忠魂,精神万古存。
1.作者介绍
易仲贤,1944年8月生,湘东镇阳干村人,民革党员,大专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区政府督学,湘东区政协正县级调研员,《湘东区志》副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湘东区诗词学会副会长。
2.作品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赤泥紫石,松柏葱葱,鹃花血红。这些意象为游人营造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景中寓情,为下阕赞誉忠魂埋下伏笔,作了铺垫。
下阕抒情,烽火烈,英雄血,慰忠魂,万古存,以时间为明线,以感情为暗线,表达了对抗日烈士浓烈的景仰之情和爱国情怀。
(三)赞上村伏击战
彭锡萍
林茂树高峭壁立,志豪胆壮人心齐。
强弓似璧专伏虎,宝剑凝霜独擒罴。
霹雳震天血溅雨,神枪长眼贼归西。
东洋五百翻沟底,皓月永辉抗日碑。
1.作者介绍
彭锡萍,湘东区湘东镇河洲村人。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模,省师德标兵,湘东中学多年的高三把关教师,湘东区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2.时代背景
此诗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作,1944年日寇由萍乡向莲花窜犯,中国军队于湘东区白竺乡上村西侧高山设伏,一番血战之后,消灭日军500多人,是在萍乡市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这首诗再现了湘东人民当年的抗日英雄气概。
3.诗词赏析
这首诗通过上村伏击战大胜日寇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卫国的英雄。
在艺术上,运用借代的手法塑造意境。“强弓似壁”“宝剑凝霜”“霹雳震天”“神桦长眼”等画面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战场,照应首联的“志豪胆壮”,与后面的“皓月永辉”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四)作业
1.网上阅读长篇《中日大决战》
2.看电影《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电视剧《亮剑》
3.读周西仁的《浪淘沙·纪念抗战60周年》
夷寇逞淫威,杀戮如鸡。同胞四亿吼如雷,
奋力抗击如倒海,胜败熊罴。
甲子视当期,神让跷蹊。大堂司马裹和衣,
言论不羁多粉墨,犹患安危。
第三节 湘东现代词
(一)沁园春·咏湘东
饶本春
美丽湘东,水秀山青,霞蔚云蒸。
看五峰峻峭,大屏神秀;婆岩雄壮,钟鼓争鸣。
马脑曹源,奇峰幽洞,万壑千危气势均。
沿河岸,有雕栏画栋,舞榭台亭。
春光照耀征程,豪气在,创业于劲争。
正龙骧虎步,与时俱进;事业兴旺,经济繁荣。
睿智宏谋,八方大道;致富移民万众情。
心潮涌,记任重道远,再创文明。
IMG_0003200****98391973499200****11293073499
[注]五峰:即五峰山 大屏:即大屏山
婆岩:即婆婆岩 钟鼓:即钟鼓寨
马脑:即马脑寨 曹源:即曹源洞
以上山水,都是湘东区境内的旅游景点。
1.作者介绍
饶本春,1962年8月出生,永丰县陶唐乡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共湘东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区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2.作品赏析
本词上阕形象地描写了湘东地区的名山、名洞、名水,表现了对湘东山水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见解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湘东的蓬勃发展面貌,书法了带领全区人民再创文明的豪迈情怀。
本词意境优美,感情浓烈,催人奋进。
(二)仲 春
胡笃恭
家家紫燕迅穿门,鸭泳池塘水已温。
晓露润红桃李艳,东风吹绿柳摇村。
钢牛耕作田中骋,铁马运输道上奔。
布谷声催农事紧,男男女女正忙春。
1.作者介绍
胡笃恭,1931年出生,湖南汩罗人。萍乡发电厂原工会主席。国际诗词艺术家联合回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协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诗词创作委员会委员,萍乡市诗词学会名誉理事,区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萍踪寄语》。
2.诗词赏析
本文抓住仲春时的几个意象:紫燕、池塘、红桃、绿柳,突出仲春的姹紫嫣红,烘托出一片明媚的春光,为下问写“钢牛”“铁马”张本,由自然的春色写到建设的春色,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湘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喜人景象。
诗中色彩鲜明,动静结合,自然景物和劳动画面和谐统一,意境优美。
(三)江城子·大练兵
彭锡萍
园丁洒汗练兵酣,写文章,唱高腔。
字画琴棋,机上指头忙。
为上讲台精湛舞,齐动手,胜苏黄。
时流激励志高昂,醒炎黄,换尘装。
华夏腾飞,教育应先昌。
待到国兴威寰宇,皆振奋,兑辉煌。
[注]苏黄:苏轼,黄庭坚。
u=4248751098,2957581934&fm=0&gp=-20Img226758839 u=949400342,3746063699&fm=0&gp=34
1.背景
该词写于1998年春,并在当时的《萍乡日报》上发表。当时,湘东中学开展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赛,除各应考科目外,还包括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多项比赛。笔者有感于斯,就用词的形式记下了这次比赛,这是湘东中学历年高考突出、体艺骄人的根本所在。苦练内功,使湘东教师个个一试身手,本词也是教育系统中(我区)少有的记叙教师“练功”的作品。
2.诗词赏析
本词上阕叙事,用白描的手法,突出一个“练”字;用夸张的手法,借用典故,突出练的效果。下阕抒情,用接待的手法:炎黄、尘装、华夏、寰宇等,形象地抒发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为国育人、科教兴国的豪迈情怀。
(四)沁园春·麻山幸福村印象
吴飚
魅力村庄,背倚峦峰,面向陌阡。
有俏姑持扇,嘻扑飞蝶;顽童执网,戏捞鸣蝉。
面笑红花,歌吟金凤,鼙鼓声宏彩练翩。
农家乐,写和谐振社会,锦绣新篇。
悠悠沉醉留连,见碧瓦红墙隐绿原。
正楼台迎旭,黄菊开艳;晨光催晓,舜日尧天。
盛世今朝,丰衣足食,面貌陈新喜涣然。
激情涌,奠千杯美酒,怀念先贤。
u=4248751098,2957581934&fm=0&gp=-20u=1212322074,2722044465&fm=0&gp=6
1.作者介绍
吴飚,1962年出生,湘东镇黄花村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麻山中学副校长,区诗词学会会员。
2.诗词赏析
本词的显著特点是一字领衔。上阕是一个“有”字。“有”字领起“俏姑持扇”等7幅画面,以“农家乐”三字总结,突出“和谐社会”的缩影。下阕突出一个“见”字。“见”到了“碧瓦红墙隐绿原”等5幅画面,从“舜日尧天”揭示上面五幅画面产生的原因,抒发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爱,以及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赞美之情。从麻山幸福村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3.作业:阅读下面三首诗
忆江南·湘东河
朱南明
湘东好,绿水泛微波,
岸柳扶风花斗艳,扁丝养水水清河,
鱼叟和歌。
扶 贫
林桂华
崎岖小道忆当年,踏过村桥别泪涟。
一缕乡愁缠梦里,几番民意绕心间。
应思致富图新路,当虑促荣谋丽篇。
今伴春风回旧地,喜逢山寨艳阳天。
湘东滨河大道抒怀
尹继国
渌江渡泻潇洒去,十里新堤徜徉回。
两岸无穷春色好,一桥飞架八方来。
第四节 散文盛会
这里聚焦于秀丽山川,纷繁人世,或寄情山水,直抒胸志,或讴歌时代,赞美人生……然而,这仅仅是浩如烟海中的一束浪花,密似丛林中的一棵小苗,权且如此,却也反映了湘东底蕴丰厚之人文,风韵飞扬之景观,向世人推介着它的历史和现实,展示着它丰腴的今天和灿烂的未来……
家乡的水塘
朱建芳
我的家乡在湘东的一个名字叫银子塘的村子。从我懂事起,就知道在不到0.5平方公里大的村子里,居住着我们朱氏家族世代过着农耕生活的约400名六房族人。听长辈人说,我们的村子之所以叫银子塘,是因为很久以前,曾经有人在塘中挖到过银子。这样,塘因有财运而得名,村子因塘是生存之本而得名。
确切地说,我们村子里有两口塘,即除了银子塘之外,还有一口没有正式名称、只被族人们称为“门口塘”的水塘。两口糖面积差不多,在约三四亩大的水面,春天涨水时水深也只有两米多。但门口塘紧靠一个大屋场,有些人图方便便在其中倒垃圾、洗粪桶,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所以从来没有人用那里的水淘米洗菜烧茶,甚至连衣服也不在里面洗。而银子塘离家族集居地有一段距离,即使有一些随手乱倒垃圾的族人想向塘里倒垃圾也没有那么方便。所以,银子塘水质一向较好,在即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水井的那些岁月里,族人们世世代代都把那口塘看作生存之源。
那时候,夏天的上午,各家的主妇都在家里初步洗好头天全家人换下的衣服,然后到银子塘去漂洗干净。在田间劳动的男人们,回家吃饭前,往往在田里初步洗了手和脚之后,还要到银子塘再洗干净,然后再回家。到了傍晚,各家都会到银子塘挑几担水盛满家里的水缸,用来做饭、烧茶、煮潲、喂牛和洗澡等。
每到冬天,各家的傍晚挑水依然是必须的,只是洗澡减少了,挑的水也就不要夏天那么多了。冬天的银子塘里,洗得最多的是萝卜、白菜、青菜、芋头一类的蔬菜。因为各家水缸里的水有限,所以都是把这些田土里的收获在塘里洗干净再拿回家,这样,塘水自然会有些浑浊,但经过沉淀之后,又会清澈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乡没有高砷、高氟、苦咸、血吸虫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也没有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农药、化肥那时还没有使用,族人们消灭田里的害虫都是用石灰。喝着银子塘的水,族人们身体都很健康,没有人因喝了塘水而感到自卑或不妥当。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银子塘的水不论丰年旱年,从不干涸。正因为如此,族人们对银子塘便有一种神圣感,每年春节头七,第一次去塘里挑水,各家都会放鞭炮以示敬重。
随着岁月的变迁,家乡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上世纪70年代,因为修公路,家乡的门口塘被填平而消失了,只留下银子塘。族人们又打了几口公共水井,有些家庭还有了自己的小水井,于是银子塘不再是族人们生存之水的唯一来源。到后来,随着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银子塘的水也受到一些污染。到上世纪90年代,银子塘除了还有养鱼、灌溉作用之外,为族人提供饮用水的功能已基本结束。现在,去塘里洗衣服的人都很少了。
我非常怀念曾经为我和我的族人们提供了生存之水的那个水质不曾受到污染而且从不干涸的银子塘。喝着银子塘的水,我长成了一个彪形大汉,它使我懂得,不论是自来水、井水、河水还是塘水,只要饮用的水共同维护,不使其污染,都可以催开生命之花。人不能选择出生地的环境,但人可以维护环境。
(朱建芳,1939年12月出生,下埠镇下埠村人。宜春学院副教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中师奖获得者。有德育专著《人生与礼仪》,其事迹收入《师魂之光》,《中国专家人才库》等九种国内典籍。)
重游五峰山
钟龙山
不久前,与朋友一道游了萍乡名山——五峰山。
从萍乡城南站乘车不足一小时便到了五峰山脚下的腊市镇大塘下,从这里上山,沿途可以看到“仙人打子石”、“龙潭瀑布”、“三叠石”、“北斗大树王”、“水王庙”等景致。若遇上好天气,还能观看到“五峰云海”,那是在早晨当你走在五峰山半腰山道上,山脚下是白茫茫漫无边际的云海,而头顶上是万里无云的蔚蓝晴空,这时,你真有点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目前,走这条路线游五峰山是最佳的选择。
我老家就在大塘下,从小对五峰山的一草一石都很熟悉,这次隔了近二十年后重游,感觉别有一番新奇。
首先来到圣忠寺,这是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的一座古寺,也是五峰山的48座脚庵之一。1993年重修扩建,占地30余亩,寺宫红墙碧瓦,飞檐翘角,彩绘浮雕,并建有围墙、山门,显得气势恢弘、堂皇富丽。公路已通到山门,如乘车到此,到七丘田就只要半个小时了,寺旁一株罗汉松,树茎需四至五个人合抱。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结的果实像罗汉,寺中尼姑告诉我们,广东有人多次前来欲购此树,出价15万元,但当地群众就是不肯卖。
从圣忠寺出发,沿山溪而上,不一会就到了北斗岭大吉栗树下,此树生长于山口之中,高十余丈,树冠盖地一亩有余,历千百年霜雪风雨仍枝繁叶茂,雄姿挺拔,今有好事者刻一石碑书“大树王·宋黄山谷植”置于蔸下,我们至此便席地而坐,纳凉小憩,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顿觉浑身清爽舒服,好不惬意。
北斗岭横山而过是一条古朝拜大道,两旁杉林茂密,山花簇簇,杉林系上世纪60年代末由林场所植,树干都有水桶般粗了,步入山道,凉风习习,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朋友们说,退休后若在此结庐而居,准保能多活20年。
不知觉来到了五峰山中庵——七丘田福寿庵,山门门联“梵宇起平腰,万千峰峦齐俯地;后峰凌绝顶,九重碧落不知天”,那福寿庵所处位置描绘得形象又贴切,庵前群山蜿蜒起伏,皆拜倒在五峰山脚下,庵后五峰屹立高耸,犹在云端,也足以说明五峰山之神奇。这里地势开阔、风景秀丽,寺院建筑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是一个休闲养性、盛夏避暑的好地方。关于观音菩萨撒筷成竹,解决庵中弟子菜食,一年数度萌笋,堪称天下一绝的“五峰方竹山”的传说和民间尊为“送子护产”的周朝得道“李氏仙娘以死护储”的传说,以及宋代黄庭坚、清代刘凤诰等历史名人游五峰山留下咏吟的诗联等,我们可以看到五峰山历史文化的底蕴是多么的厚重。庵中住持尼姑镇峰师已八十有三,与我等相熟,问起庵中的近况,她无不感慨地说:“现在人们都是来游山玩水,朝神拜佛的少了。”她还说:“从腊市这一边修公路,萍乡来五峰山就快捷多了。”
告别了镇峰师住持,我们又奔五峰寺,路上几个山民用板车推水泥电杆上山,准备将电架到山顶。五峰寺又叫顶庵,晋代著名道人葛仙翁、宋代密老和尚都曾在此隐迹修炼,门联“身在五峰居蓬岛,眼观三县种菩提”传说为葛仙翁所题,在此可观萍、醴、攸三县。
其实五峰寺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真正观景的最佳处是在山顶,南边第二峰顶上有一钢架,高二丈余,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原苏联专家来此勘探所立,现保存完好。据一些老人说,站在钢架上可以望见长沙城,我年轻时曾去过两次,可惜天公不作美,都遇上有雾,能不能望到长沙,没去探究,但站在顶峰,如立苍穹,八方观看,萍、醴、攸三市县、湘东禄水尽收眼底,俯视一览众小,远眺海阔天空,磅礴气势,非同一般,但山顶柴草密布,无路可登,我等只得望峰兴叹。
下山的步子很轻松,可我思绪却繁多。我想,五峰山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有着离萍乡不到三十公里、路途平坦的地理条件,只要大力引进外资进行开发,把现有的一批景点整理发掘出来,开辟建设一批新的景区景点,完善交通、旅店等基础设施,满足人们旅游与生活的需求,这样五峰山人民以发展旅游实现富山富民的愿望就能尽快实现。
欣赏·思考
高处的山巅安静孤独,让人得到特殊的欣赏,登高望远处一览无余,那诱人的美人佳景,依次标明着尊贵显赫,收藏在品位人生的相册里, 展示身居高处的价值,我们在晴耕雨读的宁静低处,仰望高山绝顶的渺茫,体验着沃野平川耕耘的快乐,收获着一谷一粟一笔一画,在平凡中刻写人生,尽管体味不到云端的日子,但能拥有低处看风景的高人境界,真可谓大彻大悟之人。
看完以上的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是否回忆起类似的经历?把你的感受或回忆整理成文字吧,让我们一起来留住湘东的美!
第五节 对 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现在,就让我们在了解对联的基础上赏析我们本土的对联。
一、对联常识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此外,对仗还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现代汉语中上声和去声。也有个别仄声字入阴平、阳平的。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此外,还要注意对联的书写与张贴。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究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二、对联赏析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灿烂的文明,在湘东这片热土上,事业兴旺、人才辈出。湘东很久以来就是礼乐诗书之乡,楹联文化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亭台楼阁、寺庙、商阜、居室到处可见精美的楹联,婚丧嫁娶、寿诞、竣工皆用楹联抒情表意,而民间两姓联姻,又喜用“轿对”来检测对方家族的文化素质及文字功底。
(一)名胜联
五峰山①:
千万翠峦齐俯地;
九重碧落不知天。
大屏山②:
海天色相无边界;
吴楚东南第一峰。
金鱼石戏台③:
为国为家为天下;
称王称霸称英雄。
①〔五峰山〕在东桥镇五峰村内。②〔大屏山〕即太平山,今荷尧镇善山村境内,山势修远,为萍西锁钥,界接醴陵。③〔金鱼石戏台〕在荷尧镇大义村境内,大屏山麓,萍水河畔,湘赣交界处。
(二)寺庙联
五峰山顶庵门联:
天空峰列五,问此中门户,参透为谁?慧佛由来传密老;
寺外树盈千,历无限霜雪,坚贞乃尔,灵根或恐是菩提。
浏公庙殿前联①:
得道为仙,即石堰金钟皆作遗念;
有功则祀,看湘头赣尾遍地长青。
关帝庙殿前楹联②:
赤面赤心扶赤帝;
青灯青史映青天。
(三)挽联
挽彭树敏③联
(其一):
问谁罪首,夺此党魁,革命正需才,那堪江上飞弹,戕我同胞骨肉;
既非私仇,即是公敌,普天皆抱恨,愿起匣中雄剑,斩他逆竖头颅。
(其二)
记苏联同学,郑州共事,君愿努力革命,报党报国,早存斯志;
痛帝国侵凌,军阀横行,吾侪健全分子,而今而后,又弱一人。
挽黄钟杰④联:
为祖国捐躯,倡义先声垂宇宙;
择名山葬骨,稽勋旷典炳旗常。
题黄钟杰墓联:
一死激成新世界;
万山罗拜此英雄。
①〔浏公庙〕在湘东镇浏市街。②〔关帝庙〕庙址在湘东老街云盘岭下。③〔彭树敏〕(1897-1926)字蒲前,号存举,腊市凤岗新厅下人。他积极地从事各种革命活动。④〔黄钟杰〕黄钟杰,1882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镇黄堂村谷皮冲。学生时代,在萍乡中学、袁州中学读书时,组织进步社团,进行反清活动,被学校开除。后投奔同盟会领导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受孙中山派遣,在萍乡、醴陵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同盟会员100多人,壮大革命队伍,遭清政府张榜通缉。1910年2月在湖南浏阳被捕,同年4月被清政府杀害,年仅29岁。
(四)轿对
湘东地区民间流传的“轿对”,很有趣味,有的称得上是联中的特品。“轿对”是男女两姓联姻时,两姓中的读书人出点子考考对方家族中人的文化水平和文字功底,它兴盛于清朝末期及民国初期,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还有出现,直到21世纪也偶尔有两姓联姻出轿对的。因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婚嫁一般习惯用花轿送亲,出轿对的一方出了什么轿对,首先要绝对保密的,轿对是随花轿去的,又要随花轿回来,最早的轿对是把上联或下联先写好,等到了对方府上,落轿后,将对子贴在花轿上的左边(或右边),一方轿对一出,另一方则要对出,所以称“轿对”。有的人家,为了对好轿对不惜花重金,到千里之外请本姓人中的“高手”来对。这种风俗,有效地促进了人们学习对联的积极性。民间有“不会对对子,不能做文翰”的说法。
轿对是湘东地区乃至萍乡、浏阳、醴陵一带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1.湘东黄堂州李家与湘东曾家联姻
曾家出轿对曰:
一罾扳尽黄塘鲤
(曾) (堂李)
李家对曰:
一鲤冲破九重罾
(李) (曾)
2.湘东邓家与彭家联姻,邓家看到彭家之女长得较瘦,故意挖苦彭家之女,迎娶之日,出了轿对曰:
彭**肋骨三匹。
彭家看后对曰:
邓呆子耳朵一只。
3.一女子嫁到何家,女方出轿对:
好女子已酉婚配
何家对出下联:
何可人亲见成亲
4.朱家后生娶亲,女方来轿对上联:
屋后猪独宿
(朱)
朱家看后对曰:
树下鸡齐啼
5.高家娶亲,出轿对曰:
万丈嵩山高,地不沾天
女方对曰:
一朝雾露起,天可连地
6.有两姓联姻,男方出轿对曰:
鹦鹉杯中浮竹叶
女方对曰:
凤凰琴上奏梅花
此外还有一些湘东名人名家名联
1.湘东下埠胡家坊人①题书的萍乡县署门联:
建立廉洁政府;
打倒土豪劣绅。
2.湘东区离休干部,吴作中撰联:
(一)
龙人奋起金星曜;
祖国腾飞玉宇清。
(二)
半世纪华人起舞添景色;
百余年港澳归宗展笑颜。
3.湘东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宁君法撰联:
(一)为公一身正气;于己两袖清风。
(二)东篱菊花含雨艳;西山枫叶醉霜红。
(三)庆双壁回归洗雪国耻;促两岸统一振兴中华。
(四)华夏兴伟业贫穷尽扫千家富;
(五)神州展宏图山河巨变万象新。
4.区文化馆馆长李玉辉撰联:
鹅湖影近映虹霓,窈窕出西苑;
泉山水长转峰峦,逶迤赴东方。
5.区文化馆刘迪国撰联:
银羊回头,辞旧岁看神州诗天画海;
金猴放眼,迎新春望华夏艺盛文昌。
6.糜明理②撰联:
(一)
吴头楚尾老关③更鼓传二里;
地正天圆下埠钟声唤长春。
(二)
桥头制种香飘马脑寨;
沙里淘金火热泉湖垅。
三 对联作法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有人路过一小镇时曾作过一幅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又如民间数学趣联云:“八鸭浮塘,数数五双少两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多十分。”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写对联:
写对联,不用怕,记住先把节奏划;
辨词性,太重要,工整与否莫小瞧;
或正对,或反对,积累联想是精髓;
避重复,分雅俗,平仄也要稍兼顾。
①〔胡家坊人〕指胡启图,黄埔军校毕业,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萍乡,担任当时萍乡县县长傅作霖的秘书,对联是此时所作。②〔糜明理〕1949年生,湘东浏市人,自1981年以来,先后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③〔老关〕为湘东地名。对联中出现的二里、下埠、长春、桥头、马脑寨、沙里(沙里塘)、泉湖垅均为湘东区的地名
课外延伸
1.对联拟试
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2.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量力而行。
3.拟写对联:试为学校一百周年校庆拟一副对联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湘东文化》
《语文报》高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