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桃李,秋育英才;师者仁心,薪火相传。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教育者:他们不慕浮华,把心血倾注在三尺讲台;他们不计得失,用温暖呵护每一颗成长的种子。今天,让我们聚焦两位师德标兵,透过他们的故事,看见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感受那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与担当。
黄律,男,198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200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同年9月起在萍乡市湘东中学担任高中生物教师,至今从教19年,担任班主任15年。19年来,他始终以“心有大我、志诚报国”为信念,以“言为士则、行为示范”为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
铸师魂:以德立身,信念如磐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黄律深知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作为党员教师,他时刻以先锋标准要求自己,在大是大非前立场坚定,在重大考验中彰显担当。2020年疫情突发,正值他带高三毕业班。他坚持“停课不停教”,每日线上打卡督促学生学习,逐份批改作业试卷,主动到校录制网络大课;疫情稍缓后,又逐户家访,确保学生学业不掉队、心理不恐慌。2022年疫情反复,他毅然驻守校园两个多月,同时肩负全年级生物教学与三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从清晨6点值守到深夜11点,甚至在寒假前的最后一天,他仍在伏案整理学生档案。这份无私坚守让他获评湘东区“万师访万家”先进个人,更以无声的行动为学生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真谛。
强师能:深耕教研,锐意创新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活水。”黄律始终保持对专业的敬畏,在教学教研路上孜孜以求、精进不休。从教以来,他深耕高中生物教学,完成多轮循环教学,熟练运用“班班通”等现代教学手段,多次承担创新班、重点班教学重任。2021年江西省“三新”改革启动,他主动请缨担任高一班主任兼生物备课组长,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攻坚克难:组织编写校本资料,创新设计“情境化探究”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024届作为首届新高考毕业生,他所带班级成绩斐然:600分以上5人,特控线上线47人,本科上线率达96.6%。面对不同类型班级,他善于因材施教,摸索出差异化管理方法:对奥赛班侧重思维拓展与能力提升,对艺术班注重学习习惯与时间管理培养,对平行班强化基础夯实与信心建立。教研成果丰硕:2015年说课《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获市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西省“班班通”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获全市“研标研考命题讲题”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竞赛成绩突出,2020年彭云栋获全国生物联赛一等奖,2016年6名学生获省二等奖,累计培养市级以上获奖者50余人次。他还撰写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等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多次参与全市期末、高考模拟考试命题工作,并指导青年教师曾辉、孙张燕、刘洁、杨俐等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修师勤:躬耕不辍,大爱无言
“勤勉是最好的捷径。”19年教学生涯中,黄律始终以勤为伴,将满腔热忱倾注于学生与课堂。日常工作中,他的工作量常年保持在每周12课时以上,多次年度考核获评“优秀”。他坚持“三多”原则:多听课(年均听评课50节以上)、多交流(每周与科任教师深入沟通学情)、多反思(坚持撰写每日教学日志)。2023-2024学年带毕业班期间,为帮助学生高效复习,他引导学生精心整理错题集,并亲手绘制100余幅生物图解,只为让学生少走弯路。下班级、进寝室是他的每日必修课,对学生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生病时送医送药,困惑迷茫时耐心开导谈心,遭遇挫折时及时鼓励打气。曾有一位性格孤僻的学生,他连续一个多月陪伴其跑步锻炼,倾听其对生物的兴趣,逐步引导其融入集体。后来该生考入理想大学,特意发来信息:“黄老师,您让我知道,教育是有温度的。”这份细致入微的关爱与长久的陪伴,是他“修师勤”最生动的注脚。所带班级多次获评“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他本人也于2014年、2021年两度获评区级优秀班主任。同事们常感叹:“黄律身上总有股使不完的劲。”这份不知疲倦的“劲”,源于他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热爱与坚定的执着。
结语:
十九载春华秋实,点滴收获皆为成长的见证。黄律同志先后获评萍乡市骨干教师、教研教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学生的茁壮成长、家长的由衷信赖、学校的充分认可。如今,他在新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兑现着“教育这条路,我想一直走下去”的庄严承诺。“路漫漫其修远兮”,黄律同志用19年的坚守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匠心。他以“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信念为舵,以“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准则为帆,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无论是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还是课外的默默守护,他始终以德立身、以能立教、以勤立业、以爱育人,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