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湘东中学 李海艳
【摘要】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学习历史离不开大量的原始材料,尤其近年来高考动向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试题多以材料的方式呈现,材料的文字量逐渐增多,材料呈现方式趋于多样化的特点。然而我们很多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都有所欠缺,这种欠缺便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文本阅读 兴趣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学习历史离不开大量的原始材料,尤其近年来高考动向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试题多以材料的方式呈现,材料的文字量逐渐增多,材料呈现方式趋于多样化的特点。然而我们很多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都有所欠缺,这种欠缺便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 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专题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导致学生对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因果联系上比较模糊,再加上语言表述上比较简练,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因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将过去抽象苍白枯燥的历史事实形象生动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文本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单元《第10课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资料《解读荣氏家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荣氏家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原因吗?通过借助多媒体引入影视,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走入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认真地阅读文本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增强了。
又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入了中英《夕阳与曙光》的几个画面: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津津乐道于 “康乾盛世”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提问从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最后得出结论:中英两国差距这么大跟两国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由此导入新课。这样一来既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本,又可以增强其学习的乐趣。
总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以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知识面,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会主动地进行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归纳概括文本的能力。。
二、巧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 指导学生文本阅读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真谛,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靠一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满堂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自我学习的能力也降低了。当今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采用自我阅读和双边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之从无意识阅读到有意识阅读,从无序阅读到有序阅读,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理论,从而使文本产生意义,消除与文本的隔膜,提高学习能力。
1、自我阅读
高考考核目标强调命题要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利用好教材。因为教材设计从引言到正文到链接阅读,甚至插图、中外对比、课后练习都是任何教辅材料难以比拟的文本精品;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新材料、新情景”再现。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通过课堂使学生养成文本阅读的良好习惯,掌握文本阅读的技巧。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标题,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一课的中心,其他子目间的关系也就很容易理清。其次读引言,读段落,读插图,读注解,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红笔或彩笔在课本上勾画各种符号并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四周空白处对课文内容进行精确提炼、概括、写批语。最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知识网络式或数字整理式等,但一定要力求简明,一目了然,新颖。通过文本阅读,学生既能掌握本课在历史发展中的位置,又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连贯性,挖掘历史事件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双边阅读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1《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为加深学生对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的理解,创设了以伊阿宋的一天的生活为场景,并相应的提出了以下问题:问题一: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伊阿宋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问题二:两人到了公民大会会场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却阻止伊阿宋的妻子进入会场。这是为什么?还有什么人如果想来也会被阻止?问题三:这项议程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它对于雅典的政治体制有什么影响? 通过创设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寻求答案,会主动地去阅读课本、分析课本内容,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对话。
三、善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提升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
多媒体人机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的优势。它不仅表现在对信息的组织、传输上,更重要的是还能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信息,让人获得新的知识。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将该教学内容的课标目标、线索、重点、难点等制作成演示文槁展示给学生看,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也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这样以来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不仅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会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从而形成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产生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长期坚持的话,学生将会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此一来既可提升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重视文本阅读,通过文本阅读,可以获取历史信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以解读文本为中心的历史综合课型探索例说》三原南郊中学 宋同乐
2、《历史教学文本阅读的意义》
3、《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温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