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桃李,秋育英才;师者仁心,薪火相传。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教育者:他们不慕浮华,把心血倾注在三尺讲台;他们不计得失,用温暖呵护每一颗成长的种子。今天,让我们聚焦两位师德标兵,透过他们的故事,看见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感受那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与担当。
廖祥飞,男,中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2011年毕业于南昌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曾投身锂电科研领域,2020年怀揣教育理想转行任教于萍乡市湘东中学。现任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实验室管理员。
以初心锚定教育坐标
“化学不仅改变物质,更能塑造灵魂。”廖祥飞老师带着“用科学点燃青春理想”的初心站上讲台。初登讲台,他便展现出理科研究者的特质:将实验思维融入教学,把抽象的化学原理转化为“看得见的反应”。为讲透“原电池原理”,他用水果、铜片、锌片自制简易电池;为解释“沉淀溶解平衡”,他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不同浓度溶液中沉淀的生成与消失。这种“从生活到科学”的教学方式,很快让学生爱上了这门曾觉得“枯燥”的学科。
实验室里的“幕后管家”,托起每一份探索欲
作为化学实验室管理员,他践行“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探究,他总能提前备好器材:为保证“钠与水反应”的安全性,他会提前测试钠块大小;为让“焰色反应”现象明显,他亲手调配不同浓度的金属盐溶液;遇到教师临时加课需要实验,他哪怕加班到深夜,也会确保器材到位。
以爱为桥,做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2023年,廖祥飞担任高一(8)班班主任。面对这群刚入高中的孩子,他把每个学生当兄弟姐妹,用理科教师特有的理性与温情,守护着班级的成长。为化学薄弱生定制“方程式通关秘籍”,使得班级平均分有较大的提升,所带班级被评为考试优胜班级和精神文明优胜班级。
深耕不辍,让科学之光照亮教学之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廖祥飞的座右铭。任教以来,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利用课余时间研读各种化学期刊,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向资深教师请教课堂管理技巧,并参与省级课题《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情境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将锂电行业经验融入课程设计。
严谨的态度与创新的思维,让他收获了一系列荣誉:2021年获湘东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坛新秀”称号;2023年获萍乡市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二等奖;2024年凭借《利用数字化设备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获江西省协同提质行动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类二等奖;2025年摘得萍乡市第三届“研标研考命题大赛”一等奖,还曾参与2022届全市高三三模考试命题工作。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让每个学生爱上化学、学好化学”的执着。
初心如磐,做教育路上的“守恒者”
从企业到校园,从实验室到教室,廖祥飞始终坚守着一份“守恒”:对科学的严谨不曾改变,对学生的关爱不曾改变,对教育的初心不曾改变。他常说:“化学中有‘质量守恒’,教育中也有——你付出的每一份心血,终将转化为学生成长的能量。”
如今,他依然穿梭在教室与实验室之间,那盏常亮在实验室的灯,不仅照亮了烧杯中的试剂,更照见了一位师者对教育的赤诚——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默默付出,只为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在科学与美德的滋养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反应现象”。
微光致远,化育万千
从锂电池工程师到讲台筑梦人,廖祥飞始终以“晶体般的纯粹”恪守教育初心。正如他课堂上的寄语:“人生如化学反应——耐得住活化能的考验,终将绽放光华。”未来,他将继续以实验精神探索教育真谛,在试管与烧杯的碰撞中书写育人的化学方程式!